红网沅江市分站12月14日讯(通讯员 罗艳)教育扶贫,点亮未来。近年来沅江市教育局按照“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核心目标,始终坚持“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向,始终牢记“教育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失学,不让一个留守儿童失爱,不让一个残疾儿童失去教育温暖的怀抱,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用心、用情、用力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截止到目前,累计发放各类助学资金2642.12万元,资助学生41273人次;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惠及学生1043人次,助学贷款金额达866万余元;“三帮一”劝返学生11人,往返100余次,行程突破4611余里;成功搭建7对城乡联盟校,9个送教送培基地,辐射覆盖14个乡镇中心校,全市无一人因贫失学。开办6期农民大学生培训班,培养600余名“留得住、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服务型人才,助力沅江“二次创业”,为1000多贫困家庭实施“造血”工程。
下好先手棋,奏响“同心曲”,确保“能上学”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孩子无法正常进入学校上学。沅江市聚焦“一个也不能少”,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通过“补、培、筹、激、扩”五种途径,将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实现了教育扶贫的精准资助。一是补齐“两天窗”。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和省市配套政策,出台《沅江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市“禁捕退捕”渔民子女招生及资助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了所有学段、公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二是精培“业务员”。市教育局多次组织业务培训,大胆启用“学籍地资助为主、户籍地资助为辅”的工作思路,强化行业监管指导,建立“市局-学校-班级”三级监管机制,开展电话回访或上门核查,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资助政策应知应会、资助标准精准落地、资助对象精准无误)。三是加大“社会筹”。市教育局依托“胡杨基金会”、“沅江教育基金会”、“沅江开榜教育服务中心”、“泛海助学”、“张迪云-吴妹励学助学公益基金”、“广东狮子会”等公益组织争取社会关爱扶助,实现贫困学生与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有效对接。近年来,共吸收社会公益助学款500余万元、资助贫困生3100余人次(其中特困生1200余人次)。四是激活“学校捐”。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党员一日捐、学生爱心捐、拾金不昧箱等形式筹集爱心资金,活用急助,特别是2020年春季,将直接受疫情影响的学生纳入最先资助范畴,提前发放爱心助学金,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五是扩面“信用贷”。2012年以来,沅江市启动地方政府贴息+生源地助学贷款模式,帮助1043人完成高等教育学业,并通过发布《生源地助学贷款奖补资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公告》,发放奖补资金4.7万元,精准资助32名贫困大学生。
打好组合拳,奏响“和谐曲”,确保“都上学”
“王老师,我还是想回来上学!”接到小蔡的电话,教导主任王老师特别地欣慰。小蔡家住南大膳镇化丰垸村华东组,由于母亲患有精神病症,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小蔡不愿再上学,一心想去长沙理发店打工赚钱。教导主任、班主任得知情况后,多方联系小蔡,从上门交流到电话谈心,甚至前往他打工的理发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在经历5次劝返、16个小时、40余次电话、1350里路程的努力后,性格倔强的小蔡终于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每个学期都有像小蔡这样因为某种原因而辍学的学生,为保证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入学,沅江市委市政府打好组合拳,聚焦“一个也不能掉队”,奏响“和谐曲”,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100%都上学。沅江市教育局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推动形成“党委主责、股室主抓、干部主帮、学校主体”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一是坚持政策宣讲先行。乡镇层面,每年利用党员干部春训大会集中宣讲《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大力营造“学法守法,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市局层面,每期通过开学工作检查、干部蹲点督查、片区学校自查等方式开展“保学控辍”宣讲活动,精心织密“保学控辍网”。学校层面,每月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培训会等渠道积极宣讲“教育扶贫政策”,让党的阳光雨露普惠民生。二是坚持摸排走访先行。市级层面,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用好“一单式”信息服务系统,启动线上查询,锁定疑似辍学对象,建好摸排台账;搞好线下核实,实施“三帮一”(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劝返复学计划,采用“人盯人”“校对校”“点对点”方式,确保“保学控辍”不反弹;市局层面,以驻村工作队为抓手,走村串户,对建档立卡、低保(含农村和城市)、残疾及特困供养学生进行“回头看”,实施精准滴灌,既扶“口袋”,又富“脑袋”;学校层面,以“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为契机,深入家庭、深入生活、深入学生,对疑似辍学学生做好心理专访、家长跟访,并及时有效做好失学辍学学生台账的清零工作。今年以来共劝返厌学学生11人,行程突破4611余里。三是坚持联动控辍先行。市局联合公安、扶贫办、民政、残联等部门做好业务对接,探索规范学籍、户籍、帮扶相互联动管理机制,召开专门协调会,实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作思路,做到“不重不漏不错不假”。四是坚持关爱帮扶先行。市局采取“五包一”关爱行动,对留守儿童突出精神资助、学困儿童突出学业帮扶、残疾儿童突出人文关怀,并以特校为龙头引领全市送教上门队伍,分区域定期实施“送教”行动,做到“一生一案”,实现应送尽送。今年以来,全市151名无法随班就读的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建档立卡残疾学生都享受了精心打造的“走心课堂”。
练好基本功,奏响“发展曲”,确保“上好学”
扶贫先扶智, 扶智靠教育 。沅江市聚焦“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短板”,强化“一校也不能落”,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市教育局坚决响应号召,坚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四大行动”,紧扣“能上学、都上学、上好学”的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奏响均衡“发展曲”,逐步实现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家门口上好学。一是“大”投入,促均衡。2014年以来共投入中央资金9110万元,省级资金722万元,用于学校改薄,大力升级乡村学校硬件设施设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均衡,共投入3163.88万元,全面建成了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工程”,班班通教室691个,云教室25个,教师网络学习空间4556个,相继涌现了南洞庭实验学校、上码头学校、小波学校、泗湖山镇中心小学一大批家门口的好学校。二是“大”培育,促均衡。依托“国培”“省培”“市培”“校培”计划,采取线上研修+线下实训方式,组建9个送教送培基地校、19个工作坊,以“专家+坊主+学科带头人”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实现“学有优教”。近两年“一师一优课”活动硕果累累,晒课总量稳居益阳第一,并打造国家级、省级、市级名课230余节。三是“大”管理,促均衡。着力实施“三推、三考、三促”工程。推行南嘴经验,强化知识过关,落实堂堂清、课课练、月月考;推行师生阅读,厚植人文底蕴,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推行学科知识竞赛,对接新高考,落地落细培优助困工程。南嘴中学连续8年夺得沅江农村学校中考第一,吸引外县300多学生来校就读,成为益阳农村中学的样板校,为城乡联盟办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突出师德考核,严明底线,严格纪律,重拳整治教师违规违纪的不正之风;突出业务知识考试,分学段分年度按计划实施业务知识测试,将不及格者纳入再学习再培训的主要阵营;突出教学能力综合考核,市局每年、学校每期进行教学比武、技能比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让每一所学校都有叫得响、过得硬、有情怀的老师。近年来,共有12名老师获得益阳市教育突出贡献奖、10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多名教师获得省级骨干教师称号。力促三全育人。坚持目标导向,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让贫困学子、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力促均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实施体系,形成“龙头校带成员校、乡镇中心学校带边远村校、优质学校带薄弱校”抱团发展、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力促一校一品。坚持结果导向,启动五年计划,实现新建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城郊校抓一点带一片,让城乡孩子都能享受最优的教育资源。四是“大”创新,促均衡。着眼教育评价改革。让公平的阳光播撒每一个角落,公平的教育滋养每一个孩子。近年来,沅江市为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入学权利,将贫困村学生、留守儿童学生、残疾学生、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上学与城区学生享有同等待遇,最大限度解决了“人人上好学”的问题;投入2.3亿元新建了南洞庭庭实验学校、芙蓉学校,投入540万元建好建强全市一流的特殊学校,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55%。基本实现“人人成才、个个出彩”目标。着眼人事改革。让突出品德和能力并重的导向机制,突出岗位需求和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突出按劳取酬和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突出“党建+教育扶贫”,持续推进“五包一”工程,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此外,沅江市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作用。立足沅江实际,推动职业学校主动调整专业结构,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特色专业和龙头专业。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全市职业学校先后与114家本地及省内外大中型企业深度合作,重点打造机械装备制造群和现代农业专业群等7个专业,建有专业实训室29个 ,模拟车间6 个,校内外实习基地5个。借助职业教育有效资源,采取“工学交替、定岗实习、订单培养、工程师进课堂”等方式进行“召回培训”和“成才帮助”,近年以来,全市共培训转移劳动力1450人,培训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服务型人才600余名。帮助大批贫困家庭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实现了就业脱贫,涌现了以曹文锋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代表和致富能手,成为教育扶贫“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真实写照。
来源:沅江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罗艳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