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沅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沅江新闻网 作者:龚曼霞 编辑:redcloud 2017-01-26 17:32:5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化率只有18. 35%,2013年已经达到53. 73% ,以年均 3. 23% 的增速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曾一度被认为是 21 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之一。[1]然而,我们看到,在城镇化发展整体辉煌的同时,一系列难以调和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涌现出来。探索和选择一条适合各地实情的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已成为各地区的当务之急。

一、沅江市推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

尽管沅江市各乡镇发展各具特色,动力来源不一,但在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资金短缺影响小城镇发展潜力

首先,小城镇财政分成比例偏低。现行四级财政分配体制中,仅全部税收的的25%由本县镇两级财政五五开,可见小城镇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其次,银行贷款难度大,镇一级难以获得银行支持。在小城镇建设资金中,只有10%左右来源于银行信贷资金。政府和农民是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投资者,信贷资金没有在小城镇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三,财政负担较重,没有专项资金投入。第四,资金外流现象也较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短缺。[4]最后,小城镇自身潜力没有挖掘出来,基本依靠外援,小城镇建设要上档次、上质量、上规模,相当困难。

(二)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导致小城镇建设缺乏内涵

过于注重外延扩张,忽视内涵挖掘,很多城镇只注重道路、房屋、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土地现象突出,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村人口的转移速度,忽视对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发展层次低,发展质量不够高,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商业、科技、教育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离“人的城镇化”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不少地方为追求政绩,不因地制宜,盲目照搬外地经验,千城一面,忽视挖掘城镇自身的经济潜质和文化底蕴,缺乏特色。

(三)城镇结构失衡导致小城镇功能无法发挥

长期以劳动力大范围异地迁移为主的城镇化,加剧了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失衡。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市在城市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投入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浪费很严重,对小城镇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小城镇规模小、服务功能弱,缺乏吸引力。目前我市小城镇建设虽然有前述成功的先例,但总体水平滞后,小城镇功能没有正常发挥,在吸纳劳动力和服务供给方面距离预期目标还很远。

二、推进沅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对策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要符合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必须符合本地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沅江市处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腹地,在这一区域内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城镇化新路子。为此,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精心打造特色产业链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链。打造食品产业链。芦笋产业要突出“提质升级”这个总要求,紧扣“绿色健康、药食同源”这一定位,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要提高宣传效率,按广告传播规律精准推介“沅江芦笋”,扩大市场知名度,助推产品销售;要培育企业主体,一手抓企业主体,一手抓战略性企业的引进;要丰富营销手段,不断探索电商微商、餐饮推广、展销节会等营销方式,并加快建设芦笋专业市场。打造服装产业链。打造“互联网+服装”新模式。要尽快成立高规格的工作班子,集中精力抓好企业引进和厂房建设。要重点扶持广州衣库、新马制衣、福建远鹏等企业成为行业龙头。要争取特种纺织企业鑫海渔网完成上市。打造船舶制造产业链,要用好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扶持资金,重点帮扶太阳鸟公司做好道路提质、征地拆迁等工作,引导企业把沅江作为投资的主阵地,不断扩大沅江版块在其公司的份额。

(二)传承湖乡文化实现发展方向转变

洞庭湖区曾经是荆楚文化的中心、湖湘文化的腹地,文化底蕴深厚。 位于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是一个水乡泽国。这里江河交汇,烟波浩渺,湖汊、岛屿、苇洲,星罗棋布,这些洞庭湖古老的生态符号,为洞庭湖古老的农耕民俗文化传承保留了一块原生态的土壤。赤山岛名胜古迹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岛上有范蠡祠、娘子庙以及拥有1500年树龄的奇树“樟抱腊”。 沅江城区西依沅水,东伴资江,与洞庭湖呈“接吻”之势,城东的琼湖古镇,始于唐,兴于宋,明清达到鼎盛,因“水衢要塞,商贾云集”而闻名荆楚。修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至嘉庆二年的凌去塔和建成于乾隆五十九年的魁星楼,如两个博大精深的老人,述说着这座古城的繁荣与沧桑。万子湖乡的“渔村水寨”可谓世外洞天,蓬莱仙境,是农耕文化不老的神话。【2】这一切都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特殊资源,应充分利用,并努力挖掘其现实价值,注重内在品质的锤炼,实现内涵式发展。

(三)坚持统筹发展实现发展重心转变

一是要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年来,沅江市通过不断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来增加城镇的产业凝聚力。2014年,全市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1.77亿元,其中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600万元,建设项目53个,主要用于小城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道路硬化、管网改造和街道亮化、绿化。二是发挥城镇的“载体”作用。积极发挥城镇的政治、经济、文化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功能辐射、资金聚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载体。中心城区中联重科、辣妹子公司、通威饲料、沅纸集团,南洞庭芦苇场的芦苇产品深加工,南大膳镇的乌鳢养殖、建材生产,四季红镇的木线条加工、腐乳制作、谷酒成酿,黄茅洲镇的高效农业和苎麻加工,三眼塘镇的汽车运输等行业,不仅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而且实现了产业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以这些中心镇做示范,加大对其他镇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小城镇建设上来,是科学推进沅江市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储德平: 《中国城镇化发展机制: 基于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迁移的微观视角》[D],浙江大学 2014 年。

[2]刘建斌:《沅江原生态的神奇沃土》,湖南日报[EB/OL],2014年4月22[2016年3月17日。

来源:沅江新闻网

作者:龚曼霞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江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