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造一座城市的品格

来源:市文联 作者:刘喜良 编辑:redcloud 2016-11-24 17:19:46

这座城市的品格,很有些渊源。

通过卫星,鸟瞰沅江版图,我最初的印象如此鲜活:一羽飞翔的鸽子。热烈,激情,向上,和平……市域的版图与生命力蓬勃的鸽子,这是多么美的联想。

处在平平淡淡的生活当中,或许我们从来没有为一座城市的品格思考过,谋划过,因为那是一个很虚拟、很抽象的概念。面对城市的品格这个命题,我在想,跳出沅江,以博大的蓝天为背景,以阳光的视角,用一只鸽子的目光和心态看这座养育我们的城市,田野,街道,大湖,苇荡,人群……代表这座城市的符号折射给我们的,是缤纷的亮点,抑或品格。

我觉得,沅江人的品格,首先是这方水土的品格。

稍微考究与联想一下,时间沉淀给我们的,是一种可贵的包容。

四水汇聚洞庭,这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沅江广袤的平原洲土,是湘资沅澧带来大量山地泥沙和营养沉积而成。湖纳多川,湖容万物,湖润生机,湖对复杂物件的包容与消解,成为一种精神。实际上,洞庭湖不仅具有南方江河水的调蓄功能,还有入湖有害物的消解功能,湖的博大与包容,成为沅江精神的重要参照。

洞庭湖对人的包容,正是基于湖的博大之上的。湖洲的广袤、荒芜与肥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民众。我们的先祖怀揣梦想而来,为了生存而来,拓荒、创业的初始艰辛,铸就了这些移民坚韧、刚毅、勤劳、进取的品格。

在荒芜的湖洲上,要立足生存,让生命没有洪水之忧,首先必须筑堤。于是,堤的包容成为沅江人品格的象征。在湖乡,沿着大堤走,没有尽头。这里的堤缠绕一圈,自成回路,这是为了阻隔洪水的猖狂。

无论你怎么想象,在湖乡,我们的堤都是风景。

延伸思想,堤是沧桑的土地上隆起的脉络。蓝色的湖的边缘,富含生命营养的家园,经历洪灾的痉挛后,堤就诞生了。这是土地对土地的深情呵护!

每一次登上大堤,我就感觉,这是我们生命中多么重要的骨血。我知道,大堤、大湖与人民,这当中总是纠缠着一条怎样的神秘法则:大水,是流动的,是连体的,是野性的,也是温柔的;大堤,是固化的,是封闭的,是坚毅的,也是沉重的;人民,是移居的,是团结的,也是抗争的。堤与水的相依相偎,杨柳拂岸,渔歌对月,水鸟啁啾;水与堤的对抗对垒,却又浊浪横空,生灵涂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生不息……

大堤,是支撑起这座城市躯体的坚强骨骼。生活在大堤缠绕的湖乡,我们灵魂深处,总是有冲破封闭的欲望。感谢大堤,包容我们的理想。记得年少时,我喜欢登上大堤,一边看大湖苍茫,一边看田畴稻浪,然后仰视苍穹,跟随云朵飘飞的方向。大堤托起我们,让我看见庄稼地外,还有高楼,还有航道,还有大桥,还有车水马龙的街市……我喜欢躺在大堤的背脊上,享受绿草的温柔,呼吸湖风的清爽。我的思想肺叶,是被湖风一次又一次清洗过了的。

立足脚下坚实的土地,这座城市的人民与自然抗争的历程格外艰辛。每一年,东南太平洋暖湿气流携带的大量雨水,总是让这方土地在作物成长的季节来临,于是,抗洪成为我们与自然斗争的恒久主题。加固堤防,修整涵闸,护堤坡,疏河道,扫障,开沟,沥水,打桩,巡逻,与水斗,与人斗,关于防汛的动员、布阵,准军事化的管理,铁的纪律以及亡命于水的那些防汛队员,都可以视为佐证湖乡精神的重要内涵。

我曾经作为一名防汛队员,在堤外的一则,立成一根木桩。当大水不停地撕裂堤的骨肉,我们必须给生命的堤穿上护甲。如果堤受伤了,我们的心也会滴血。

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场十垸九溃的大水,以及两年后另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这座城市的精神得到了空前的狱炼。浊水,以及被浊水洗净的灵魂,我们至今还能够从记忆和市志中见证。近几年来,三峡截流,大水调控,水的灾难正在转化成动力与光芒,大阵势的防汛场面渐成往事。但是,我们精神图腾里,堤的符号永远不曾褪色。因为这份骨血相亲的情结,这一生,我们的堤,像一种信仰,永远不会从记忆里风化与崩溃。

这座城市的坚韧,与这块土地上生长的麻,杨柳、芦苇相性。与苇、与杨相比,土生土长的苎麻不带野性,麻坚守,本分,不枝不蔓,是湖乡人变得更勤劳的植物。堤垸之中,望一眼蓬勃生长的麻,湖乡人就心存感激。麻是水乡人养在深闺的女儿,麻惧风、怕水、畏寒,因此湖乡人倍加呵护。除了水稻、棉花,麻是这块土地对勤劳者的厚重回报。我和我的父老乡亲,曾为麻的身价涨跌欣喜过、忧郁过,但麻总是在我们的情绪之外,麻不理会这些,她只热衷于一年三茬不停地生长。麻将冷静、理智的心态悄然注入我们的思想中。见过苎麻收获场景的人知道,麻的坚韧品格是隐藏于表皮下的,一根麻,骨骼折了,但是纤维的质地是柔韧的,你不能轻易弄断它,像这块土地的主人,在水患面前,意志永远不会摧垮。

在我们的精神气质里面,其实芦苇品格的成分不少。苇是洞庭湖洲上最清秀、最苗条的植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无论哪一个季节走近苇场,都会有一种坦荡如云的意境。苇在春天以翠绿的叶子编织裙摆。注目苇荡,碧波风生,青春的气息迎面紧逼。躁动的夏季汛期,苇在洗礼中蓬勃向上,生命的倔强与刚烈让人肃然起敬。一挨秋风乍起,多情、丰腴而高挑的苇,高扬芦花的洁白,踏上新的旅途。苇的成长非常自然,荒野湖洲之上,不必刻意播种,无须悉心调教,生命的母体与湖洲融在一起,苇的力量来自土地。年复一年搏击洪水,苇以独特的方式,将不甘屈服的精神传递给了水乡人。

启迪我们精神的,还有杨树。这里的杨,不是传统的枝条拂水、温柔有加的本地杨树。湖洲速生杨,一个听起来就美丽,就生机彰显的名字。从长堤上眺望杨树的倩影,爱慕之情由然而生。杨有特别上镜的气质,从植根湖洲到婷婷玉立,汲取湖乡养分后,成群结队的杨就能在几年时间里扩展为森林,成为风里浪里的倩丽风景。杨树深深扎根于湖洲,扎根于水乡湖洲厚实的胸脯,不管是在春光明媚中幸福成长,还是在浑浊洪汛中忍受痛苦,我们都能够读懂了湖乡人生机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

从土地和植物延展的意境里回到现实,我们不难发现,沅江精神是与生存母土水乳交融的。

早些年,关于沅江精神,我们试图在诸多因素中思考与分析,我们一些有志之士过滤了这座城市经历的苦难,回首了这块热土上一代一代人的付出与收获,欣慰与遗憾,我们非常希望总结出概括这座城市品格的关键词。我一直在想,因拓荒,因抗洪,因不甘现状,因愈挫弥坚,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表述语中,必须要有包容品格,必须要有开拓品格,必须要有抗挫品格,不排外,不信邪,不服输,不落后,不低头……这是已经溶入我们血液的上品精华。正是有了这些品格的因子,在历史长河中一路趟来,沅江人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耀。

盘点这些年来的荣誉,从全国种粮大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到全市十大经济人物、百优十杰、市民典范,无论是团体的光荣还是个体的骄傲,我们都会为这方土地上的精神财富自豪。

精神品格的塑造,必须有高品位的文化载体张扬与彰显。于是,我们有了渔火节。临湖而居,围洲而垦,渔耕文化应当是最能表达这座城市成长的形式。在湖边搭建舞台,逐水而歌,创造生活、热爱生活的激情与渔火一起辉映夜幕。每一次渔火节,无论是歌,还是舞,我们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爱湖,吃湖,乐湖,美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被水浸过,洗过,润过,因此,我们的表达是水灵的。

一座城市,必须有阳光般的品格,必须有星光璀璨的人物点缀,中国诚信公民邓立民,全省孝星陈爱莲,关爱灾区孤儿的高宏,湖南省农民工党员创业之星“青蛙王子”王理,见义勇为的老农民周道生,不惧病魔,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王丹……他们的名字是温暖的,像熊熊燃烧的渔火,闪烁于洞庭湖畔的这些最美品格,是对幸福沅江最美的诠释。

感动于这座城市的品格,我们在传承与敬仰中赞美。

来源:市文联

作者:刘喜良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江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