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级公安交警部门正在开展“为民服务转作风,廉洁办事树形象”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旨在提高公安交通管理行政效能和交通管理服务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和警民关系,树立良好的执法和服务形象。处在农村一线的交通民警,应以更新执法理念,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廉洁办事、服务民生为切入点,以解决农村交通管理突出问题、提高履职能力为立足点。这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就农村交警作风建设谈了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农村交通管理的突出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道路交通已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汽摩下乡”政策实施后,道路通行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摩托车几乎普及到每个家庭,成了农村居民的代步工具,小汽车也发展到部分农村居民家庭。农村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使农村交警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交通管理压力越来越大,主要是交通秩序乱源和安全隐患增多。可以概括为“十多”:即无证驾驶机动车的多,无牌车辆上路行驶的多,未经检验合格上路行驶的车辆多,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的多,车辆载物超长超宽超高超重的多,非客运车辆载客营运和人货混装的多,未依法报保的车辆多,在不具安全通行条件的道路运行的车辆多,道路安全隐患多,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的多。这些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是导致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农村交通管理的突出问题。
二、客观分析交通管理突出问题的根源
农村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而且比较突出,从根源上分析,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在区位环境方面,农村的特点和区位状况起了决定性作用,因为农村交通相对闭塞,容易出现交通管理的盲区和死角。二是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忽视了农村地区,在农村开展的一些宣传教育活动也是流于形式,走了过场。导致部分农村居民交通安全法律意识和安全观念比较淡薄。三是在交通管理方面,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城市和主干道,忽视了广大农村地区。四是在思想方面,农村交通参与者不能正确认识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带来的危害和后果,缺乏自身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五是在执环境方面,部分农村居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使农村交警的一些正常执法活动受阻。六是在道路状况方面,农村道路普遍较窄,交通标志标线不齐全,安全设施溃缺,安全通行没有足够保障。因为这些因素,使农村存在着大量的交通秩序乱源和安全隐患,这也是农村交通管理突出问题存在的根源。
三、深入查找交通管理执法观念的误区
交通民警不同于其他警种,面对的不是穷凶极恶或手持凶器的歹头,而是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作为天天与农村交通参与者打交道、身处农村一线的交通民警,工作离不开交通参与者的支持配合,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首先,应该了解广大农民及农村交通参与者的心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而在农村交警队伍中,部分人常以管理者自居,认为自己是管理者,群众是被管理者,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自我感觉和满足感,缺乏群众观念,服务意识差,工作姿态低,对待群众“冷、硬、横、推”,执法不公,特权思想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群众当然不会满意,交通管理工作便难以开展。针对当前农村的交通状况而言,拥有大量的无证驾驶人员和无牌车辆上路行驶及其他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频发,靠农村交警中队少量的警力保障安全畅通相当困难,而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村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意识,提高他们遵守交通安全法律的自觉性,促使要我守法转化为我要守法。在推行人性化交通管理的同时,仍然靠一些行政强制措施作为主要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更新执法理念。比喻说,民警在执勤执法时,发现一村民无证驾驶无牌摩托车,按照法律规定,应该查扣车辆并处以罚款,甚至将无证驾车对象行政拘留。但是,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性质区别对待,如果确实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一旦将他拘留,在群众的心目中可能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反感,甚至逆反心理,结果是适得其反。这就要考虑“网开一面”了,如果讲清道理,宣传一些法律政策,进行批评教育或适当处罚,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一台摩托车及其驾驶人的所有交通违法行为顶格处罚,罚款金额最高可达近2000元,作为农村交警要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从另一个方面讲,交通管理执法的目的就是要遏制交通安全违法,预防交通事故,保障出行者安全,处罚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正真的目的。因此,要消除管理观念和执法观念的误区,就要在思想认识方面有新的提高,从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转变作风等方面入手,形成管理和执法就是服务的思想。
四、找准农村交警作风建设的切入点
“以民为本,立足于民”是新时期公安交通管理执法的出发点和工作方向,而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农民,彻底转变农村一线交通民警的执法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忠实地履行交通民警的历史使命,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村交通管理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交通管理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增强农村居民的安全感。
第一,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一是要真正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切实把农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要树立“人民群众平安高于一切”的理念,人民群众最大的福祉就是平安,始终把保障群众出行是否安全、快捷作为第一要务,从而实现本职工作与群众利益的高度一致。三是要真正解决“我为人民管交通”还是“我为交通管人民”的问题,牢固树立人性化的管理观念,在农村交通管理活动中,一切以人的本质、人的特点、人的需要、人的尊严为前提、为根本。
第二,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笔者作为农村交警,天天与农村居民打交道,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觉得群众是通情达理的。所在中队在设立之初,管辖区域交通秩序几乎一片混乱,安全隐患重重,通过几年的宣传和整治,成效已相当明显。过去,当地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几乎是片空白,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观念几乎是零。通过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和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后,农村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意识逐步提高,执法环境也明显好转。所以说只要我们主动去做工作,群众就会配合我们的工作;只要充分地理解他们,他们才会理解我们的交通管理工作。
第三,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一是要坚持依法执法,杜绝违纪违规执法的问题。在农村交通管理实践中,滥扣车证的问题时有发生,使群众十分反感。因此,身处农村一线的民警要加强自身法律法规及交通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把执法质量当成交通管理的生命线,改进执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杜绝执法工作的随意性,避免出现执法过错。二是要坚持文明执法,礼貌待人。民警自己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执法效果,但在实际执勤执法过程中,有些民警几乎不讲任何文明礼貌,既不指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也不善于讲道理,只知道强制扣车扣证或一意孤行地开处罚决定书,连驾驶人解释或申辩的机会都不给;如果当事人求情多讲几句话,或是对执勤民警的行为不满意,偶尔争执两句,往往就会说他阻碍执行公务,久而久之,就将矛盾激化。所以,彻底根治“冷、硬、横”的问题,规范执法行为是转变作风的重点。三是要坚持公正执法,一视同仁。在群众心目中,交通民警执法不公、处罚不公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对同一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标准不同,取决于执勤民警的主观臆断,这也是执法的随意性带来的影响。因此,解决执法不公的问题,也是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树立人性化交通管理观念。农村交通管理执法不能光看查处了多少起违法、扣了多少台车、办了多少牌证、罚了多少款。衡量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的好坏,关键是看出行者有没有安全感和当地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感受,不能盲目追求纠违数量和处罚力度。如果某个村民无证驾驶一台无牌摩托车去奔丧,偏要扣车或拘留人,结果会很不理想;如果他讲清情况,先“放他一马”,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柔性执法是人本思想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做,才算真正摒弃"我为交通管人民"的思想,树立"我为人民管交通"的观念,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及其尊严才能体现出来。因此,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执法观念感化群众,符合新时期农村交通管理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第五,深化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当前正在开展的“一村一警”活动是密切警民关系的纽带和桥梁。民警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诉求,知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并广泛征求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切实改进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深化车驾管业务和交通事故处理回访制度,提高窗口服务效能和事故处理效能,赢得人民群众对交管工作的满意。
五、把握农村交警作风建设的立足点
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是农村交通管理的归宿,也是农村交警的立足点,要在解决农村交通管理突出问题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强日常交通秩序维护管理。要针对农村交通发展形势,结合管辖区域交通状况,优化勤务模式,加强路面管控,加大交通违法整治力度,加强节假日及车流高峰期疏堵保畅工作,建立疏堵保畅长效机制,严防拥堵。
第二,筑牢重点车辆安全监管防线。要把重点车辆安全监管作为预防和减少农村交通事故的治本性措施。一是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后,大部分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需要乘车,而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长期令领导担心、交警揪心、学生家长烦心、社会各界关心。因此,农村交警要根据自身职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严格源头管理,严把车辆驾驶人资质关,加大交通安全违法查处力度,加强日常检查监督,减少安全隐患,努力保障学生交通安全。二是要加强农村公交和客运安全管理。“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的政策实施后,农村公交事业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出行坐上了公交车,因此,农村交警应把农村公交安全管理作为工作的“主菜单”之一,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并加强短途客运安全管理,净化农村客运交通元素,使农村客运安全管理逐步规范化。
第三,深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通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和基础性工作,要针对农村交通参与群体的特殊性,创新宣传手段,改进宣传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深化交通知识普及活动。要杜绝形式主义、注重宣传实效,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第四,建立安全隐患排长效机制。针对农村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事故多发点段多的实际,定期进行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提出整改建议报告政府采取整改措施,努力保障农村道路安全通行条件。
第五,加大交通安全违法整治力度。针对农村存在的主要交通秩序乱源,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整治和专项整顿。重点取缔报废车,打击非客运车辆违法载人载客,查处无牌证车辆。坚持规劝与查纠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有效遏制交通违法,提高机动车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依法投保率,提高事故风险防范能力,减少事故苗头,增强群众出行的安全感。
来源:沅江市交警大队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