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习昆山经验 加快沅江发展

来源:沅江新闻网 作者:市政协主席 张映芳 编辑:redcloud 2012-11-06 21:40:01

  这次到江苏昆山考察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在全国百强县之首、外向型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昆山市举办,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看到昆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我们很受震动和启发,同时也深感压力巨大。学习昆山、借鉴昆山、追赶昆山,使沅江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共同的期盼和目标。结合自己在昆山的所见所闻,着重就怎样学昆山作了一点粗浅思考。

  一、学昆山要走出五个“误区”,防止从思想上败下阵来

  一要走出“昆山区位优势佳”的误区。提到昆山的发展,很多人自然会想到昆山紧邻上海、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但靠近上海,有很多县区,都没有成就“昆山之路”,这说明区位优势不是绝对的。近年来,沅江发展的内外环境大大改善,发展优势不断向好。不但成为益阳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核心区、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重要辐射区,也是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区。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快速崛起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要走出“昆山财力雄厚、经济总量大”的误区。看到昆山财政实力雄厚、经济总量大,就认为我们手里无钱,事情难办。但拿昆山发展之初相比,1985年,昆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9亿元,财政收入838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0.7:50.2:19.1。而2010年,我市实现GDP123.2亿元,财政收入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55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37.6:34.4。不难看出,二十几年前的昆山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现在的沅江。那么二十多年后的沅江能达到或超越现在昆山经济的发达程度吗?我们现在唯有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别无选择。

  三要走出“昆山基础设施好”的误区。在发展初期,昆山不但经济总量小,城市面积也是苏州市最小的,其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一个走开放开发之路,吸引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大聚集,得以改善了基础设施。而我们现在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好于当年昆山。我们已具备了后发优势和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的良好条件。为此,我们要有高目标、高定位,敢于竞争、敢于挑战,也只有这样,沅江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进程中不掉队、不落伍。

  四要走出“昆山工业强”的误区。改革开放初期,昆山工业产值也就一两千万。而沅江2010年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100亿元,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造纸、纺织和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的支柱作用日益显现。但我们如何才能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引进更多高、强、新项目,还是我们急需攻克的难题。解读昆山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先有巢才有鸟”的理念,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做大经济总量,推进工业化进程。

  五要走出“昆山人才队伍优”的误区。城市之间竞争力的比拼归根到底是人才的比拼。昆山发展之初,外地干部根本不愿到昆山工作,本地优秀人才也都到了发达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昆山知耻而后勇,连续出台了鼓励创新创业、吸引人才的新政措施,为昆山持续创新提供了“核动力”。我们以昆山作为追赶对象,就要在人才培养、引进上开思路、出新招,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沅江来干事创业。

  二、学昆山要结合本地实际,从发展理念上武装起来

  一要树立咬定目标不放松的理念。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学习昆山的关键理念和发展思想,学习昆山在关键时期怎样抢抓机遇、获得发展新平台的胆识和气魄,就是咬定目标不放松。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先进经验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否定”与“自我提升”的过程,需要我们根据沅江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把规划了的、确定了的一竿子抓到底,直到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二要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昆山人善于创新,敢于突破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大投入、大开发的非凡气魄,赢得了一次又一次发展先机。当前,沅江大的发展框架已经确立,需要的就是靠各级干部敢试、敢闯、敢干。

  三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昆山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万分之五的人口,实现了占全国24‰的进出口总额,创造了占全国5‰的GDP。昆山的每一步发展,无不折射出其“想在先、干在前”的机遇意识。目前,我市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主动承接长株潭经济圈的辐射作用,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前十强的目标。

  四要树立富民优先的导向。昆山始终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率先发展的利益和实惠。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地方的发展,就像是打一场战争,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积蓄群众智慧的力量,形成发展的合力,使广大群众看到发展的希望,享受发展的成果,才能让群众满意,让百姓叫好。

  三、学昆山贵在行动,要从实效上显现出来

  一要提倡一个“敢”字。昆山的实践反复证明,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对照先进,我们差距不小,这种差距形式表现在经济发展上,根本却在思想观念上。学习先进经验,我们必须以“敢”字为先,“破”字当头,破则立,有些事情在非常时期,不采取非常手段是不能达到目标的。

  二要消除一个“怕”字。昆山人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其根本是解决了一个“怕”字。要加快沅江发展,就是要解决部分干部干事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政策允许的不敢快,没有先例的不敢做,没有资金和项目的更不敢干,只适应于当太平官、守摊子,这是万万不行的。要大发展,就要敢于冲破观念的束缚、体制和环境的限制,在改革发展中冲出一条新路来。

  三要立足一个“实”字。要把学习的经验、所思、所想和体会与正在从事的工作、与沅江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目前,发达国家的目标已转向了绿色经济,沅江作为一个农业生态大县,能否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在与周边县区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创出一番新天地,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苦干。

  四要突出一个“新”字。昆山之所以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有新的思路、新的措施、新的理念和新的想法,在众多领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学昆山,就是要向创新要出路、要办法、要发展,制定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制度,努力营造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让新招迭出,从而为沅江的加快发展注入用之不竭的生机和活力。

  五要抓好一个“严”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尤其需要有团队精神。广大干部一定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不断锤炼从政本领,提高执政能力,争做破解难题的高手、体制机制创新的能手,争做思考型干部、实干型干部,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六要落脚一个“干”字。学习昆山经验,落脚点就在一个“干”字。要实现富裕、开放、文明、绿色、幸福沅江的目标和“十二五”规划,关键是全市上下要更新观念,创新理念,凝聚人心,把思想、行动落实在一个“干”字上。

来源:沅江新闻网

作者:市政协主席 张映芳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江新闻网首页